[地瓜圓]
如果說包水餃可能是每個留學或是旅居國外的人都會動手做的正餐,我想粉條、珍珠粉圓或是地瓜圓、芋園大概就是最容易上手的甜點了。因為週五(11/9)跟Karen約好去她們家吃午餐,我說我來準備甜點。原先的想法是做綠豆湯加粉條,後來天氣轉涼,靈機一動決定改做薑汁地瓜圓。讓美國朋友嘗嘗看我們冬天常吃的甜點。
週二在農夫市集跟Amish人買了兩條地瓜,先查了大概的作法,回想起在台灣時婆婆說過若要口感Q彈,粉的比例要多;若是地瓜多粉類少,做出來的就會是地瓜味濃,但口感偏軟的地瓜圓。
週四晚上動手做,比想像中的簡單、愉快。步驟只有四:
1.地瓜削皮切薄片或切丁,放入電鍋蒸熟(外鍋一點五杯水)
2.趁熱把地瓜壓成泥,和入地瓜粉、太白粉(太白粉多的話,口感會偏脆)。我沒用秤量到底用了多少粉,就慢慢加粉,把握地瓜粉比太白粉多原則,揉到不黏手就可以了。
3.煮一小鍋滾水,捏一小團丟進鍋中煮至浮起。再把這團放回2裡,揉成不沾手的麵團。
4.搓成長條切成小塊,表面撒些粉。放在盤中冷凍一小時再裝袋。
我覺得做地瓜圓比做粉條享受,因為蒸熟的地瓜好香、顏色美麗、地瓜粉團的手感較柔軟。
趁地瓜在電鍋裡蒸的時候,同時切很多薑片,丟進冷水慢慢煮滾,小火煮到薑味都跑出來了,再加入適量的黑糖(美國超市有賣Dark Brown Sugar,味道雖不如台灣黑糖的香,但也堪用。)另外,在這邊沒有找到像台灣那樣會辣的老薑,感覺是介於嫩薑跟老薑之間的薑。所以最後我加了一小匙從台灣帶來的薑粉(要先用一點冷水化開,再加入薑湯中),這樣味道就和記憶中的差不多了。(就是會辣!)
最後除了熱咖啡以外,任何喝的都要加冰塊(冰箱就有製冰機,從冰箱拿出來的冰茶依然要加滿一杯的冰塊)的美國人滿喜歡熱薑汁地瓜圓的。我解釋薑汁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冬天喝可以讓手腳溫暖,而黑糖比白糖含更多鐵質,這是一道很適合冬天食用的點心。Karen馬上想到她也喜歡自然食療的大女兒,冬天教琴時常常手指冰冷僵硬,就說要介紹她喝薑汁。
另外,我也分享溫熱的濃黑糖薑汁加牛奶,是非常好的早餐或宵夜飲品。
分享食物真的是連結彼此、開啟話題的好方法!
[初雪]
週二(11/7)走路去學校的健康中心打流感疫苗,回程在Target超市門口遇見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場雪。這天剛好是農民曆的「立冬」,覺得好巧。聽說台灣的立冬仍然有攝氏三十度左右,不知道這種溫度還有立冬進補嗎?另外,這天又買了兩條Amish地瓜,繼續製作美麗的地瓜圓。
[水餃&餛飩]
做地瓜圓的時候想著包水餃的事。剛來美國的時候包過一次高麗菜雞胸肉水餃,但那時不懂得買哪種絞好的肉,純手工的把一整塊雞胸肉切成可以包水餃的樣子。後來在Trader Joe’s找到好吃的豬肉水餃,就沒再想過包水餃這件事。
但可能是因為天氣突然變冷的關係吧!有一種想窩在房子裡製造囤積糧食過冬的感覺出現,想了一下,決定再次包水餃。而且這次要嘗試各種皮,包含水餃和餛飩,一口氣包很多!
哈!有時候就會有這種衝動,現在想想能有時間把這種衝動化成行動也是一種奢侈的幸福。
這次買了北方水餃皮、上海水餃皮、港式水餃皮、上海餛飩皮、港式餛飩皮;包了高麗菜火雞肉餃&餛飩、韭菜火雞肉餃、素餃&餛飩(豆干高麗菜韭菜紅蘿蔔蘑菇香菇甜椒蔥薑蒜)、綜合蔬菜烤雞肉餃&餛飩、泡菜烤雞肉餃
*綜合蔬菜=高麗菜、韭菜、紅蘿蔔、蘑菇、甜椒、蔥、薑、蒜
*調味=醬油、鹽、白胡椒粉、味醂。素餃的餡加了一點香油。
*週三買了一隻烤雞,只吃了一腿兩翅,留下一腿,把骨架上的肉都剝成雞絲。雞骨架跟剩下的一腿煮了一小鍋蒜頭茶樹菇雞湯吃掉。
連續包了兩個下午,包得真是天昏地暗、頭昏腦脹。哈哈!但看到滿滿一桌的成品,滿滿的冷凍庫,真是有成就感。
我跟哲宇哥還有幾個朋友說我體會到東北人冬天包餃子的感覺了,因為外面太冷了,沒有事情做,包餃子打發時間也囤積糧食。另外,我們的陽台真的可以當冰箱。因為冷凍庫已經有正在冷凍的餃子們,於是我把接著包好的水餃跟餛飩放在烤盤裡,上面蓋層紙,擺在陽台,真的很快就變得冰冰硬硬的。
好不好吃呢?我自己吃的感覺是素餃&餛飩好吃、火雞肉餃&餛飩好吃、韭菜的比高麗菜的好吃。烤雞肉餃的感覺調味要再重一點,或是菜的比例要再高一點。泡菜餃我只純粹放了泡菜+烤雞肉,味道很單調,若再放一些醬油跟味醂,味道會更漂亮。
水餃皮的厚薄: 北方>>上海>港式
餛飩皮的厚薄: 上海>港式
第一天包的時候,用水不太好黏合,想到網路上網友說這種冷凍水餃皮要用蛋汁才好黏合,於是第一天包的全是用塗半圈蛋汁再捏合。
*第一天的水餃與餛飩是聽陳奕迅的歌出生的。
奇怪的是第二天用蛋汁不太好黏合,反而全是塗半圈水就可以順利捏合了。我猜可能跟皮的解凍程度有關係吧!
*第二天的水餃與餛飩則是邊聽老歌邊包的。(像是其實你不懂我的心、相見恨晚這樣的歌曲)
黃色的港式皮非常的薄,包的時候容易破,用水煮很容易就爛掉,比較適合用蒸的。因為皮非常薄,所以我吃十個完全不覺得飽;北方皮厚有咬勁,容易有飽足感;上海皮最好包,口感適中。
這也是第一次包餛飩,覺得包餛飩真是件愉快的事情,餛飩皮柔軟薄嫩容易黏合,包得飛快,吃的時候口感滑滑的,好吃。
[陶鍋彩蔬稀飯]
第二天把水餃的各種餡料都準備好(切這些餡料,也突然體會到為何美國家家都有食物處理機food processor哈)後,突然有一個靈感,想試試看用陶鍋在電爐上熬稀飯的感覺。(就是這樣中間跑去煮粥才會包了非常久的水餃XD)想像中陶鍋煮的粥一定是非常濃稠美味(永和有賣粥的店主打用砂鍋煮粥,照片看起來真的很美味),於是上網快速看了一下怎麼用陶鍋把生米煮成那種厚厚口感的粥。
其實很簡單,米也不用泡。水煮開後,我把烤雞的雞湯跟生米放入鍋裡微微攪拌,大火滾個五分鐘,轉小火,蓋蓋子煮二十分鐘。然後把素的彩色蔬菜跟一些做地瓜圓時特地留下來的地瓜籤放進去鍋裡,再小火煮個十分鐘。然後關火,讓保溫效果良好的陶鍋把粥跟菜慢慢悶透。我跑去包水餃了,所以大概悶了有三四十分鐘。最後放一點鹽一點醬油一點白胡椒一點香油,攪拌均勻。
賣相跟味道都非常好,冷天裡吃,胃袋覺得非常舒服暖和。
這是那天的午餐跟晚餐。忙著包水餃,同時用同樣的材料享受了一鍋好粥。